链博传奇 | “聚智成丰”:先正达“四链协同”背后的逻辑密码
来源:中国贸易报
仲夏时节,从山东平原到淮河南岸,从松嫩黑土到西北棉区,我国“三夏”生产拉开序幕。在一片片金色的田野上,先正达集团(以下简称“先正达”)以科技为笔,以土地为卷,绘就了一幅智慧农业的现代图景。从优质品种的选育到高效植保产品的施用,从AI赋能的作物精准解决方案到土壤健康的全周期管理,先正达正通过全链条的科技赋能,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,为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在全球农业创新版图中,先正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作为植保领域全球第一、种子领域全球第三的农业科技企业,先正达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。其业务覆盖植保、种子、作物营养和现代农业服务,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创新体系。
作为已连续参加两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链博会”)的“常客老友”,先正达及其子公司将在7月16日至20日举办的第三届链博会上带来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,如耐碱基因AT1技术为解决耕地资源瓶颈提供“以种适地”的全新创新思路;三氟吡啶胺(TYMIRIUM®,简称“TYM”)等创新植保产品在田间展现出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;扬农化工充分发挥中国原药制造供应优势,让中国智造惠及全球;MAP(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)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,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;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的再生农业项目,还将展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新实践等。这些智慧农业实践,将依托于其“科技创新链、生产制造链、智慧服务链、生态价值链”四链协同体系在链博舞台集中呈现。
为支撑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从“实验室”走向“生产端”,先正达持续构建覆盖基础研究、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的全链条创新体系。围绕“10大研发中心+6大国家级平台+N个试验站点”的创新格局,布局覆盖种业、植保、作物营养、生物和综合种植技术等核心领域:10大全球协同研发中心陆续建成投运,北京创新中心、杨凌育种技术中心跻身国际先进行列;扬农化工整合科研资源,打造南北联动的区域创新网络;多个试验站点覆盖南繁、新乡、长春、齐河等重点农业区,为农业新质生产力落地提供现实土壤。
除体系建设外,先正达在多项核心技术领域也实现阶段性突破,部分成果加快落地。其中,先正达北京创新中心主导研发的HI-Edit等基因编辑技术效率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;重要耐盐碱调控基因AT1的发现,为盐碱地改良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;植保领域则通过“引进+转化”模式将氟唑菌酰羟胺(ADEPYDIN®,简称“APN”)和三氟吡啶胺两大原药引入中国,已累计推广超2亿亩次,带动粮食增产150亿斤、农户增收400亿元。乙唑螨腈化合物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,自主研发原药成分的宝卓已经成为中国杀螨剂市场的第一品牌,年销售额接近3亿元。
本届链博会上,先正达的绿色发展理念也将得到生动诠释。此外,链博会期间,先正达将与合作伙伴开展再生农业项目签约合作,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,并通过旗下公益平台“熊猫指南”首次创新性地推出绿星榜单,新增包含“绿色再生可持续”和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”两大维度评价标准,从评价体系层面引导农业向绿色化、品质化转型。
从链博会上的技术展示到田间地头的实践应用,先正达的智慧农业探索勾勒出现代农业的发展轮廓。科技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理论,而是转化为可见的亩产数字、可感的效率提升、可及的市场收益。随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、产业实践的深入推进,先正达以科技之力,为保障粮食安全、推动农业绿色转型、助力乡村振兴绘制着切实可行的路径图,让“聚智成丰”的理念在广袤田野上结出丰收硕果。